尿常规检查怎么看能帮助分析病情
肾脏出了问题,必做的检查有三方面:尿常规、血常规及肾功能三项。其中尿常规中的一些指标对肾功能的情况反应非常灵敏,是必查项目之一。
不少人每次去体检后发现尿液有异常,但却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不是肾病问题,这样非常耽误事,甚至可能导致病情不能及时治疗,造成严重后果。
今天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医生就来教给大家学会看尿常规,了解肾脏健康,防治肾病!
01尿液颜色
得了肾炎尿液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,如排出大量的蛋白在尿液中出现,尿液会发白而且尿液排出以后会出现泡沫,这种泡沫长时间不消失。
如果是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,同时红细胞破碎以后形成血红蛋白,在碱性尿液的情况下可以使尿液变成酱油色。
如果在酸性尿液情况下,尿液可以出现红色、淡红色以及洗肉水样的颜色。
当然如果是继发性疾病造成的肾炎,例如糖尿病造成的肾炎,尿液中因为存在大量的葡萄糖,所以尿液也可以出现泡沫,这种泡沫和由于蛋白尿造成的泡沫是不同的。
02尿比重值
尿比重反应的是肾脏功能对于尿液的浓缩或稀释的情况,也易受到喝水、出汗、排尿情况的影响。
尿比重值出现明显下降,多与肾病相关,反应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的下降。常见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病、急性肾炎、肾衰竭患者,还有非肾病如尿崩症等。
尿比重高的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是排尿减少或无尿,有时候伴有大量蛋白尿、尿糖等情况。
03尿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
不论是肾小球性肾病还是肾小管性肾病,大多会出现尿蛋白异常的情况。
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亦称为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,是通过收集24小时的全部尿液来测定其中的蛋白质的含量,进而计算出24小时内的蛋白总量。
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极微,正常水平在150mg/24h以下。
肾脏疾病和某些生理情况下,如剧烈运动等,尿蛋白含量可显著增加,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肾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检查之一。
尿液中的尿蛋白成分不稳定,温度对尿蛋白测定影响较大,在室温条件24小时内可致尿蛋白测定假性升高,故测定24小时尿蛋白需按标本放置在2~8℃冰箱保存,一般不应加入防腐剂,如遇特殊情况,需加入防腐剂时,可使用二甲苯。
04尿红细胞、白细胞异常
尿红细胞异常表明存在肾脏炎症,多伴有尿潜血阳性,严重会出现血尿,上面已经说到。
尿白细胞异常表明存在感染,常见的就是尿路感染,比如肾盂肾炎、尿道炎等。
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损伤,会出现尿液异常的情况,且免疫力下降,也易发生尿路感染,因此早期检查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白细胞异常。
河南誉美肾病医院医生提醒:患者要在发现病症后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诊治,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,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让自己更好的控制病情。